简体 | English
基础科研
基础科研
眼科中西医结合的思考
作者:    人气:5178    时间:2012-2-7 8:50:31

作者:张政君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是将传统的中医眼科学知识和方法与现代西医眼科学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其机理并进而建立新的眼科学的途径。但在眼科领域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目前上有不同的认识,例如有人认为应该以中医眼科为主,西医眼科为辅,中医为木,西医为花,移花接木;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戏曲中、西医眼科之所长,摈弃中、西医眼科之所短,取长补短;还有人主张吸取重要、针灸、外治法所长,补充道现代眼科法医学中去。在研究方法上,有人主张应从分子生物角度入手,可加快中西医结合的速度。有的认为应从临床道理论全面结合。较普遍的看法是:从临床入手,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提高疗效。以上论点见仁见智、各有千秋。

1. 眼科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与依据

1.1 西医眼科优势

和中医眼科相比较,西医眼科最突出的长处是:注重眼科实验研究,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因此,可对眼部观察的比较细致、准确、客观(如: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超生生物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视觉电生理仪、视野检查、眼底照相等)。对眼部疾病的病原、病因、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等,一般能用当代先进技术手段加以检查测定。将上述状况通过数据、曲线、图像等客观地反映出来。这些客观指标对被检查对象可以做定量、定性分析,还可以做定位分析,随着科学仪器的进步,客观指标反映的深度及广度也越来越深,越光,高新科技技术渗入眼科领域是西医眼科医疗技术发生率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长处是中医眼科所比不上的,但是西医眼科最大的短处是相对局限的检查手段的影响,比较注重分析眼部之功能的变化,而整体观点较少。

1.2 中医眼科优势

和西医眼科相比较,中医眼科的优势是:(1)整体恒动的观点和方法。中医眼科理论认为:眼与脏腑、经络、气血、精液有密切的关系。在辩证上创用“五轮学说”,将眼作为脏腑的苗窃进行研究,认为眼之有轮各应与脏,脏有所病,每现于轮,通过观“轮”之变,测知脏腑之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眼部疾病是病因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他不是单纯着眼于局部,或着眼于去除病因,而是着眼于整体。例如,对眼底出血患者,在许多场合,中医的治疗不是单纯止血(这种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而是重视全身反应,根据全身反应,四诊合参,立法用药。如证属肝火上逆、迫血妄行者,采用泻肝清火、凉血止血之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证属脾胃蕴热、迫血妄行者,采用泻热通腑,凉血止血之法,方勇通脾泻胃汤加减。证属心火亢盛,迫血妄行者,采用清心泻火、凉血止血之法,方用泻心汤加减。证属脾失统摄、血不循经者,采用健脾益气、补血摄血之法,方勇归脾汤加减。这样辨证施治,往往可获得佳效。中医不仅认为机体是个整体,而且认为机体与周围环境也是一个整体,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是中医的长处。(2)当前西医眼科面临的一些难症,中医眼科在治疗上却有不少独到之处。例如:对某些全身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性眼底病变)、眼底病、自觉病症(如视疲劳)等,在治疗方面就显示出中医眼科的优势。(3)中药对正常机体影响小,副作用小,并且中医处方多为复方,其作用多向,复合当前药物学发展方向。中医眼科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对疾病的认识缺乏精确的、客观的指标坐依据,因此难免有主观成分,同时中医眼科理论也较笼统。

由上可知,中西医眼科各自的长处恰恰是对方的短处,只有取长补短,逐步融为一体,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幸而形成新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此即是眼科中西医结合的基础和依据。

2. 眼科中西医结合的三个环节

2.1 诊断上的结合

即中医眼科辩证(侧重整体观点)与西医眼科辨病(侧重局部分析)的结合。中医眼科诊病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检查了解局部与全身情况,再将所获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即五轮辩证结合八纲辨证,定出眼病的性质与病位,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但还不够细致,确切。西医眼科病变,重视眼球局部器质功能的变化,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仪器(如裂隙灯、检眼镜、眼科超声诊断仪、眼电生理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按照所得之客观依据,判明发病部位及性质,作出眼病诊断。若将这两种诊断互相结合,并据此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则能提高疗效。如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脱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均为起病急骤,视力猝然下降,甚至不辨人物,而眼外观无特殊改变,通身无翳障气色,俨似好眼一般,都属中医暴盲症,如果仅根据五轮辨证,不加辨病(不做眼底、B超、验电胜利等检查),以为用活血化瘀治疗,则有些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脱离等)将无效,甚至可加重病情。如果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则更能正确掌握病情,合理治疗,提高疗效。

2.2 治疗上的结合

中医治病重视调动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机体因种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各方面失调状况(表现为“证”),通过相应的药物或针剂、按摩、熏洗等方法动员体内各种积极因素,增强抗病能力,或间接消除病因、提高机体适应性等,达到新的平衡,但针对性不强,且疗程往往较长。西医治病重视病因及局部状态的治疗,但对全身情况考虑不够。如以化疗或放疗治疗眼部恶性肿瘤(如: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皮脂腺癌),虽然治疗肿瘤的针对性很强,但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却无法解决,如将两种医学的特点结合起来,就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2.3 中西医眼科理论上的结合

这是一向颇为艰巨的工作,但没有中西医眼科理论上的结合,就不可能出现新眼科学,这项工作也应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取得成果。在肯定某种治疗方法或方剂对某种眼病有效的基础上,从中西医各自对治疗原理理解中,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和结合点,以此入手,探讨他们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过程中,观察到多数患者用行气活血、通络化瘀药疗效肯定,于是进一步探讨其作用原理,西医眼科认为,视网膜动脉阻塞发生时由于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的原因,是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血流中断,受供应区视网膜缺氧、坏死、变性使视力遭受破坏。血府逐瘀汤类方药既然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有疗效,此类方药是否与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防止血栓形成有关?从这一点入手,对血府逐瘀汤方药进行实验研究,血液流变学试验、血小板表面活性实验、血液纤溶酶活性及抗血栓形成试验,证明血府逐瘀汤方药中,当归、赤芍、红花、桃仁有减低血小板表面活性,一只血凝作用;并对已形成的凝聚快及血栓有解聚作用,同时又能扩张外围血管及冠状动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而立于血肿的吸收,同时还有解除动脉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作用这就找到了行气活血、通络化瘀药治疗该病的药理学根据。

3.结语

中西医结合时西医传入中国以后两种医学体系相互渗透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冲击下,为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摸索新的发展道路,从而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一种探索。在眼科领域进行中西医结合,首先要继承好中医眼科学术经验,努力发掘祖国医学宝库,提高中医眼科理论水平,这是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同时还要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医学技术、方法和理论,使中西医融会贯通,达到真正的结合,从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天博克罗地亚(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www.bitartekaria-mediador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