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English
中医医学
季羡林的“三不”养生经
作者:    人气:4036    时间:2013-12-24 11:08:47

     导语:出生于1911年,享年98岁的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作家。幼年时,他曾上私塾念书,12岁考入中学,半年后即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开始学德文。193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德文。大学期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发的奖学金。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季羡林被录取。

    季羡林的“三不”养生经
    留学回国后,他受聘于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言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九十多岁的时候依然精神矍铄。有很多人对此甚为迷惑,因为他们认为:脑力劳动者要比体力劳动者老的快。
    其实这是养生学上的一个误区,如若说穿了,季老的养生比谁都简单。“很多人总要问我有什么养生之术。有什么秘诀。我回答是没有秘诀,也从来不追求什么秘诀。我有一个‘三不’主义,就是不挑食、不锻炼、不嘀咕。”季老如是说。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季老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不挑食”。幼年时,因为家中经济拮据,所以吃的不好;德国留学期间,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民众陷入饥荒,季老在那里也经受着饥寒之苦;新中国成立后,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中所受的迫害,季老缺吃少穿。
    改革开放以后,季老的条件改善了,按理说,他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但季老却依然是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挑肥拣瘦,物不分东西,味不分南北,什么胆固醇、高脂肪,一概通吃。只要适口,便为我所用。他说:“心里没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
    人体的差异性很大,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别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你拿来照搬未必行得通,因为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不必刻意追求什么长寿秘诀,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季老还说过一个笑话:有一位化学教授,吃饭时仔细计算卡路里、维生素的数量,一顿饭所用的公式几乎等于一次实验。到后来,饭费要比别人多几十倍,而人却瘦得干巴巴的。他说,人若到了这个份上,不但少了人生乐趣,而且绝无必要。因为倘若戴上显微镜,看到的就只能是细菌。但季老平时主要以吃素食为主,间或吃点牛羊肉,胆固醇自然也不会高。
    生活中的季老是一个忙人,因各种各样的事务缠身,他很难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而要他以牺牲读书、写作的时间为代价去锻炼身体,他是绝不会同意的,因此,季老才说自己“不锻炼”。他解释:我没有时间去探索长寿或养生之道,也从不刻意去追求锻炼。但我并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反对那种“锻炼主义”,我以为我的做法是讲究哲学的。季老所指的“锻炼主义”,也就是指一切为了锻炼、锻炼只是为了活得更加长寿的比较极端的做法。
    诚然,一个人活着离不开锻炼,但实际上,心理的健康锻炼更为重要。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不停地工作之中,花时间工作比花时间打太极拳更为合算。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因而耽误了工作,那就因小失大了。当然,要工作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所以季老觉得进行必要的锻炼是可行的。他年轻时也比较喜欢运动,如打乒乓球、游泳之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老愈发感到时间紧迫,故而很少运动。
    季老的“不嘀咕”指的是心胸豁达,没有想不开的事,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对自己的生老病死也看得开。一般说来,进入老年,身体很容易出毛病,大多数老年人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所以喜欢在心里犯嘀咕。季老却指出:“这样的嘀咕对身体不好。
    有些老年人身体不舒服了,就想,哎呀,我不行了!患点小感冒,便恐惧得好像快要死了一样。我最讨厌这种嘀咕。人应该顺其自然,老了,难免会有些小毛病,闹点不舒服,我从不把这些放在心上,爱怎样就怎样,心里没有负担,身体自然就好。”当然,季老的“不嘀咕”也指说话不啰嗦,由于时间观念强,季老讲话一向是干净利落,90岁以后依然如此。这也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和控制能力强于一般的老年人。
    粗看起来,季老的“三不”似乎有悖常理,但实际上却有他一定的道理。尽管他可能不是为了养生而特意为之,但他的“三不”原则在养生方面功劳确实不小,实为老年人养生之有益借鉴。
天博克罗地亚(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www.bitartekaria-mediador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