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目前,人们对“白内障”这一眼科疾病已经不陌生,但是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专业人士对于“青光眼”的防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光眼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由于青光眼可以造成视觉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直至视野完全丧失而失明,给患者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大众需提高对青光眼的防治意识。
人体的眼球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前房是位于角膜之后、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后房则在虹膜、瞳孔之后,晶状体之前。前、后房内充满了透明的液体,医学上称之为房水,房水由后房向前房不断地循环流动,并且不断地生成、排出眼外,使眼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有的人由于先天或者诱发等原因,结构异常或者关闭,使得角膜和周边前房的比例失调,形成“夹角”,导致前房角房水正常循环受阻,眼压升高,致使视神经损害,逐渐形成慢性或者急性青光眼。原发型青光眼可以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大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中国人包括亚洲人患青光眼多为闭角型,约占70%-80%。
医学资料显示,青光眼早期有一定的隐匿性。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有时易误诊,比如上文所述的王阿姨急诊时内科医生也没有想到青光眼;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本来就有近视,出现“视疲劳、头痛、失眠”,常常与青光眼的症状混淆,甚至有的患者不知不觉失明后到医院就诊,详细检查才找到导致失明的原因是青光眼。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闭角型青光眼的倾向,通过积极的医疗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例如“虹膜激光切开手术”能让房水恢复正常循环,解除房水受阻因素,眼压就可能会下降,这样就可以预防部分青光眼的发生。
因此,针对青光眼要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检查一次,尤其有家族史者更应重视眼科检查,一旦发现可疑者,虽然眼压还未升高,也应该半年随访查视野和查眼压。
(信息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