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English
疾病常识
疾病常识
白内障的症状及检查
作者:    人气:3823    时间:2012-2-9 9:42:19

三种白内障症状分别表现为: 
    皮质性白内障症状(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核性白内障症状(nuclear cataract)以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后囊下白内障症状(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白内障症状还表现为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白内障症状注意表现为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   
    晶体由晶体囊、晶体上皮及蛋白含量丰富的晶体纤维组成。正常的晶体是透明的,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体囊渗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体蛋白变性、水肿、纤维之间出现水裂,空泡,上皮细胞增生,此时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不论晶体混浊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视力,均可称做白内障。但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有将视力下降至0.7以下的晶体混浊才归入白内障的。 
白内障可以按病因,发生年龄、发展速度,晶体混浊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类 
  1.根据病因:外伤性、老年性、并发性、药物及中毒性等; 
  2.根据发生年龄:先天性、婴儿性、青年性、成年性、老年性; 
  3.根据晶体混浊程度:未成熟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4.根据发展速度:静止性、进行性; 
  5.根据混浊部位:核性、皮质性、囊性、囊下; 
  6.根据混浊的形态:板层状、冠状、点状及其他形态; 
   通常将白内障分为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外伤性,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后发性等几大类型。

检查: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1)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前两者无需治疗后两者需行手术治疗(2)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又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 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视力障碍与混浊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关后皮质及核混浊较早地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配戴接触眼镜也可手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因内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 与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有关)⑥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白化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完全变模糊,晶状体核解体,使视力完全丧失

诊断:

    白内障术前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估计。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术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日臻完善使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目前手术中一方面尽量控制术后产生的散光,另一方面在手术中矫正术前的散光手术中尽量使用粘弹性物质以减少内皮和其他组织的损伤。手术适应症的扩大,如独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均可植入人工晶体囊膜技术,晶体核及皮质处理技术得到发展新型人工晶体设计大小及表面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黄色人工晶体问世企图改善一般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眩目及视色野的症状。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越来越普及激光乳化也将应用于临床。注入式人工晶体的研究开发必将使白内障手术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天博克罗地亚(中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www.bitartekaria-mediador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2003169号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630号